歡迎訪問蘇州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據國際合作社聯盟估計,合作社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占3%到10%,世界上最大的300家合作社年營業額合計達2萬億美元,超過世界上第七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各類合作社中發展最快、普及最廣的,是農業合作社,已占全球各類合作社總數的36%,對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面對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被提上日程。那么合曰君就給你細說一下為什么農機合作社必須要建立規范。
一、國內形勢所迫
1合作社的規范化是國家四化同步、全面小康(強富美)的需要
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三農”是一切工作重要之基,任何時候不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2合作社的規范化是應對農業新形勢的需要
目前國內農業面臨著:”天花板、地板雙重擠壓(緊箍咒);中國農村出現新變化(三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空心村、誰種地等突出問題。一家一戶種地種不了、種不好、種了不劃算的局面迫切需改變。
3合作社的規范化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局面是:土地家庭承包制不變,“三權”分立;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化,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工商注冊;提規模效益,延產業鏈,增附加值,豐富新業態(休閑觀光)。
4合作社的規范化是農機化發展的需要
農業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目標是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重點是調裝備結構,推九大作物、六個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提高,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情況“賣得起、用不好、效益低”,面臨“三難”。
這就需做好農機裝備、技術、人才、服務、政策等五供給。
九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
六個主要環節:耕整地、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
兩個主攻方向: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瓶頸”
二、國外發展經驗借鑒所需
國外發展的先進經驗告訴我們,應該發展合作社達到如下效果:
1促進農產品銷售,加速農業商品化
例如,“溧湖”、“滿喔香”大米,把東北大米擠出了溧,品牌大米加速農產品商品化。
2促進農業投入品統一提供,利于農業生產標準化
日本農協提供生產要素投入品占比的數據顯示肥料投入92%,飼料40%,農機47%,農藥70%。生產要素的高投入率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
3促進加工出口,增加附加值
法國農業合作社出口農產品中,谷物占比45%,鮮果占比80%,肉類占比35%,家禽占比40%。
三、由“大”到“強”的創新發展必然
1農業現代化指標“四率”持續提高
農業現代化指標: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
公認指標值:科技貢獻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0%以上;農產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農業投入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在40%以上;農業勞動力占地區勞動力總數的比重低于20%。
2美國與中國農業發展對比
美國人口總量超過3億人,占世界耕地總面積13%,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9%耕地養活20%人口。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其糧食產量被我國超過,退居世界第二,占世界五分之一,是糧食出口大國。美國農業從業人口只有2%,農業收入占GDP的10%以上。農民同其它各階層收入的差距也逐步縮小。
3農場主經濟
農業至關重要,但從業人員較少,有部分兼職,收入中等。
以挪威農場為例,農場主為家族私人產業,190公頃土地只種生菜,雇傭50-70個世界不同國家地區員工,3月播種10月收獲。產品直送超市,賓館、飯店。有全程機械化設備、保鮮設備,包裝機、移栽機、大量機具。為高效使用土地,每周播種,分小塊種植,溫室2-3周,每周20公頃(300畝),6周后收獲,收獲后農場里流水線包裝,每天從冷藏庫運出銷售。年產700萬棵,在全挪威銷售額可達4000萬挪元/年。
打造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版,必須圍繞建設農業三體系——產業、經營、服務,實現農業“四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制化,因地制宜找需求、保供給。具體要做到打造知名品牌,找尋區域及產業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產業;發展優質、具有營養的高端農產品。而做到這些,必須打造專業合作社。
在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參加了不同類型的農業合作社,有的農戶同時參加幾個專業合作社。丹麥98%的農民都是農業合作社社員,法國、荷蘭、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參加合作社的農民都達到90%以上;美國每個農戶平均參加2.6個合作社。
我們要讓合作社這一新主體,順應發展新變化,體現時代新要求,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戶進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要引導專業合作(人、技術、服務)和股份合作(各類資源、資本)等新型合作,完善新型農村社會治理。
蘇州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蘇ICP備13011778號-2 技術支持:易動力網絡 | 蘇公網安備 32050902100343號 a>